肛周脓肿术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云游戏专题现状基础设施游戏平台未来
TUhjnbcbe - 2025/5/1 16:52:00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云游戏:云计算引领新成长红利,技术带动产业链价值重构

本地运算是当前游戏产品的基本架构;1)无论传统端游、主机游戏还是手游等形式,游戏产品均采取本地安装客户端完成游戏数据的下载,游戏中利用本地CPU、GPU运算实时渲染生成视频流的方式;2)运算(CPU、特别是GPU)由本地终端设备提供(如主机、PC、手机、Pad等),游戏服务器提供数据分发(游戏客户端数据的下载及更新等)以及网络游戏中客户端运算结果与服务器数据的同步等,在用户完成本地客户端安装之后的数据需求及运算负担非常低,数据存储和运算的支持主要由用户本地终端承担;3)网络负载上,游戏中单机游戏无需与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网络游戏中客户端亦只需要将本地运算结果上传至游戏服务器进行匹配,整体数据交互量很少(典型如手机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游戏在1K、60fps画质输出下,数据流基本在kb/s以下),游戏玩家和厂商对带宽要求不高、网络对用户体验影响最主要的在于网络延迟。

本地运算模式具备运行稳定、对网络环境依赖较小等优点,但是也具有用户(游戏玩家)硬件开销大(游戏硬件要求高且更新换代快)、易作弊(如游戏外挂)、用户更新安装不便(客户端动辄手游几个G、端游/PC游戏数十G)等问题,导致高品质游戏门槛较高、用户体验难以统一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游戏行业用户基数及高品质游戏变现潜力。

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形式,本质上为交互性在线视频流。1)与本地游戏不同,在云游戏的场景下,所有游戏都在云端服务器存储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2)玩家游戏终端无需拥有强大的图形运算与数据处理、存储能力,仅需拥有基本的流媒体播放与数据交互能力;3)对用户而言,通过云游戏技术可以在大幅降低硬件开销的同时体验到高品质游戏,同时也可以实现游戏在多屏幕终端的融合统一;4)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则可以降低硬件束缚、扩大用户群体数量;同时通过提升游戏品质,也将有助于提升用户ARPU值;5)对于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则有望打造全新的服务收入模式,重塑游戏产业链格局;并且基于云端运算分发体系、打造全新产品和服务。

云游戏技术架构及产业链

云游戏的总体架构自上而下共分为4部分:1)主机端:由运行云游戏的服务器构成,也叫游戏画面渲染端,负责接收指令,并通过录屏推送程序,将渲染好的游戏画面推送到流媒体服务端进行实时视频分发。2)流媒体服务端:主要功能为转发主机上的游戏实时视频,并将其分发出去,使用户可以观看该视频,并不涉及云游戏主机的控制权。3)控制指令转发服务端:本部分为云游戏的控制核心,用户获取云游戏主机控制权后,可通过键盘或鼠标进行操作,该部分可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控制一台云游戏主机。4)客户端:包括浏览器、PC客户端、IOS、安卓客户端等。

云游戏产业链主要包括游戏研发制作方、云服务提供方、网络通信方及设备商提供方四大部分

1)产业链上游:

游戏开发商:进行游戏开发制作,提供优质内容(如腾讯、网易、暴雪游戏等);

云计算厂商:提供云计算技术支持,保障游戏的运行,负责接收用户的游戏指令,经处理后输出回客户端(如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顺网云等);

图形芯片提供厂商:提供CPU/GPU硬件与软件配套解决方案(如英特尔、AMD等);

2)产业链中游:

云游戏运营商:创建云游戏平台提供市面上的游戏产品给下游用户,连接用户和游戏厂商(如STADIA、腾讯即玩、中兴、谷歌、微软等);这其中可以分为toB的云计算公司(如提供IaaSPaaS的云计算平台,典型如还马云、视博云等)以及toC的云游戏服务平台(Google的Stadia、Nvidia的GeForceNow、国内的腾讯云游戏平台、达龙云等等)。

数据传输:提供通信传输技术支持,提供稳定的网络基础,完成云端与终端之间的传输工作(国内主要为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

3)产业链下游:

终端设备厂商:提供操作游戏的设备端口,包括移动智能设备、电视、PC、和游戏主机的生产研发等(如小米、华为、Switch、XBOX等)。

云游戏带来的改变?

1)硬件门槛大幅降低,非游戏开销有望显著降低

云游戏使所有终端变成“游戏本”,大大降低了玩家进入游戏的门槛,有助于扩展用户基数、提升用户体验。云游戏模式下,本地设备主要负责视频流的解码及用户本地操作的输入,对终端硬件设备的要求大幅降低,从而使得游戏特别是高品质游戏的硬件门槛得到解决,有助于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扩展用户基数。

相比用户直接购买游戏主机硬件,云游戏的周边费用更低。1)由于游戏特别是重度游戏在画面效果等方面的快速迭代升级,用户在硬件方面需要持续的投入(典型2-3年需要升级主要的硬件设备),以PC为例,要满足主流游戏体验,普遍3年左右需要

升级显卡、CPU等主要硬件,按照中等主机配置元计算,年平均硬件开销接近元(考虑折旧残值);2)而采用云游戏的模式,玩家的主要费用主要来自于宽带费用和云游戏平台使用费;在降速提非的背景下,宽带费用预计不会对用户带来额外的费用开销;而从平台使用费来看,假如采用按照时长收费的模式,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考虑到游戏时间有限,预计会显著低于本地主机年化硬件开销费用。3)同时云游戏也有助于用户在无需更换终端配置的情况下,体验不同性能配置,使用户体验游戏和终端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提升。

2)更好的体验:增强游戏联动性,提升重度游戏用户体验

云游戏可实现多端即时显示,使网游玩家和手游玩家得以连通。用户可在全球的网游、端游或手游用户中寻找好友一起游戏,打破传统游戏终端限制,娱乐性更强。并且通过外设设备加入,云游戏将创新出更多样的玩法方式,突破单一的操作限制。例如,手机不再只能屏触控制,可外接手柄,键盘等设备实现更丰富的游戏操作,用户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方式。

游戏产业:云游戏带动用户数与ARPU值齐增长,时长付费模式有望重启

用户红利的消退是限制游戏行业未来成长的核心要素。1)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的释放,国内游戏市场特别是手游市场年之前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核心驱动力在于用户数的告诉增长;2)而截至年6月,中国游戏用户规模突破6.4亿人,游戏渗透率75%以上,向上持续提升空间受限。

云游戏有助于进一步扩充用户基数、提升用户ARPU值。1)当前游戏推广主要以图文及视频广告为主,云游戏技术有望带动游戏试玩模式成熟,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用户获取成本,扩充用户基数;2)云游戏的普及亦有助于高品质游戏的快速导入,从而提升用户游戏体验和付费意愿,提升用户ARPU值;3)同时云游戏亦有助于催生更多游戏娱乐形态,提升游戏产品变现广度和深度。

时长付费模式有望重启带来全新增量收入。1)云游戏的产业链核心环节主要有云计算提供商、云游戏服务商、网络运营商、游戏研发商和传统主机设备商等。随着云游戏应用推进,主机设备优势被削弱,游戏平台化趋势倒逼内容方转变收费模式;2)从游戏付费模式的转变来看,其第一阶段为买断付费制,用户直接购买下载游戏,在PC和主机游戏中,甚至绑定硬件销售;第二阶段为游戏免费,道具付费制;第三阶段的云游戏,由于突破了硬件设备,游戏的连续性增强,订阅付费有望成为主流模式,类似于视频平台的付费模式,根据游戏时长进行订阅付费,使游戏的付费空间被进一步打开;3)Newzoo数据显示,自年开始,游戏订阅收费占比持续提升,据IDC报告预测,到年,游戏订阅模式收入占比将占据全球游戏市场26%。

产业链:技术重新定义入口和价值分配

云游戏有望取代传统的游戏分发入口,成为核心的游戏分发平台。年3月,Google在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名为“Stadia”的全新游戏平台,玩家可以通过任何PC、平板、电视、手机,以及支持谷歌Chromecast设备运行该平台,且游戏存档可以随意切换并共享。同时,腾讯云游戏平台Start也开始了内测,目前仅限上海及广东地区,并在WeGame平台上线了单机游戏《波西亚时光》的10小时免费云试玩活动。我们认为,随着各厂商不断丰富云游戏平台的内容资源,将使游戏玩家彻底摆脱硬件、平台的限制畅玩游戏,而云游戏平台也有望取代传统的游戏分发入口,成为核心的内容分发平台。

行业进展:从概念到落地,云游戏蹒跚前行20载

云游戏:理想与现实中螺旋前行

腾讯先后开启了主打云手游的腾讯即玩云游戏平台、只面向上海和广东的资深玩家开放内测的Start云游戏平台、和面向B端用户的CMatrix云游戏方案。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在早期试水之后加入云游戏市场,联通在线推出了5G云游戏平台“沃家云”。

6月,网易雷火游戏事业部与华为云联合打造了5G云游戏创新实验室,打造《逆水寒》的云游戏化。8月,ChinaJoy在上海召开,腾讯官方宣布推出了“腾讯云·云解决方案”,并提供了旗下游戏。例如,《中国式家长》、《天涯明月刀》等的云游戏试玩;高通骁龙馆展区实现了5G现网覆盖,并联合小米、vivo、OPPO、中兴等多家手机厂商为玩家提供了5G云手游游戏体验展示。

云游戏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计算机、通讯和云计算行业的发展,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提升,云游戏的发展正在步入正轨。

云游戏成为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已是业界共识,国内外巨头均积极布局,从进入者的角色和目的来看,可分为四大类:1)以英伟达、Intel为代表的传统硬件厂商:这类厂商对传统游戏模式依赖较高,进入云游戏行业以“防守”为主,年9月,为应对云游戏带来的冲击,英伟达发布“GeForceNow”云游戏平台。2)以微软为代表的传统主机厂商:这类厂商卡位主机游戏优势,拥有大量核心游戏用户及丰富的游戏内容资源,云游戏对其威胁有限,布局云游戏的目的偏向防守。例如,微软在年10月公布“xCloud”平台,任天堂尚未开通云游戏服务,索尼CFO十时裕树在年年初就曾表示:“未来5年来云游戏暂时还不会给索尼的PlayStation平台带来真正的威胁”。3)以育碧为代表的游戏内容制作方:对这类厂商而言,云游戏有望使其摆脱硬件设备的制约,为其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年10月30日,EA公司正式推出名为ProjectAtlas的云游戏技术,意图向平台方向发力,卡普空及育碧先后推出了《生化危机7》、《刺客信条:奥德赛》云版,实验性地制作了未来“云游戏”的产品模型。4)以谷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这类公司在云游戏方面的布局以进攻为主,云游戏打破硬件限制,有望提升内容价值。年,Google及腾讯旗下云游戏平台均已开启内测。

国际:Google、微软云游戏平台蓄势待发

Stadia云游戏平台于今年11月上线,已有近30款游戏确定登陆。年10月,Google公布了“ProjectStream”项目,宣布将开启基于Chrome浏览器的串流游戏服务测试,该服务允许玩家仅使用电脑平台上的Chrome浏览器,享受诸如《刺客信条》这类游戏的冒险之旅,同时下载速度要求为25Mbps,游戏的体验和玩法几乎与本地版本一样流畅。年6月,Google发布了云游戏平台Stadia,并确定将于今年11月在14个国家上线,并将于年扩展到其他国家。该平台的最终目标是让玩家通过网络,在Chrome浏览器上畅玩诸多中型甚至重型游戏,摆脱主机和客户端的限制,真正做到“点开即玩”。商业模式方面,Stadia今年会首先推出每月9.9美元的订阅计划(套餐外游戏仍需付费),年将上线纯按游戏付费的方案。内容方面,谷歌在StadiaConnect直面会透露,已有31款游戏(来自21家不同的游戏厂商)确认登陆谷歌云游戏平台,其中不乏类似《刺客信条:奥德赛》、《最终幻想15》、《古墓丽影:暗影》、《地铁:离去》这类3A大作。

微软:xCloud云游戏预览版上线

与其他公司相比,微软进军云游戏市场,拥有用户、内容和技术三大优势。1)用户端:微软作为全球三大主机游戏巨头之一,其主机设备拥有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基础。—年,微软Xbox的累计销量达万,Xboxone累计销量达万,这些主机游戏使用者具有天然的转化基础,为微软进军云游戏打下了深厚的玩家基础。2)内容端:微软拥有12家第一方工作室,例如Industries、Mojang、ObsidianEntertainment等。独占的游戏产品包括《光环合集》、《战争机器4》、《我的世界》、《辐射2》、《Dmc:鬼泣》等。据不完全统计,微软电子游戏数字订阅平台XboxGamePass有数千款游戏,也就是说,使用微软云游戏服务xCloud的玩家,理论上是有数千种游戏可选择。3)技术端:微软Azure在全球54个区域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数据中心,全球云覆盖区域数量第一,为应用程序提供更贴近全球用户所需的规模、保持数据驻留,还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符合性和恢复能力选项。Q1,微软在云计算市场的市占率为16%,位居全球第二。

ProjectxCloud上线。年10月,微软公布其云游戏服务计划“ProjectxCloud”,通过该服务,玩家可在不购买XboxOne主机或Win10PC的条件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游玩3A大作。xCloud计划分为两部分,微软将Xbox服务器放在数据中心,用户可以使用数据中心的流媒体游戏服务(类似Stadia);或者微软课将用户家中的Xbox主机变成云游戏服务器,把Xbox上的游戏串流到手机或者平板上,后者是一项类似PS4的RemotePlay的远程操控功能。年,微软宣布将于今年10月公测ProjectxCloud,并计划在年推出的代号为Scarlett的次世代主机,以及同时发布的60多款新游戏。

国内:腾讯、顺网科技已开启平台内测,华为专注管理服务平台

年2月,腾讯与Intel携手,在西班牙MWC大会上推出了基于PC和智能机平台的云游戏服务“腾讯即玩”(TencentInstantPlay)。该平台由腾讯和Intel共同合作,适用于PC和智能手机,用户无需下载安装游戏,无需高配置电脑,在线即可开玩。以《怪物猎人》为例,平台可提供在p下50~60FPS画面品质时,操作延时低于40ms,接近于本地游戏的体验。年3月,腾云开放了云游戏平台Start的预约,广东、上海地区用户可开启测试。从云游戏预约界面的提示来看,云游戏运行平台支持Windows、MacOS、iOS、Android、智能电视,囊括了网民日常使用的大部分智能设备。从云游戏内测申请界面来看,除可选择体验设备之外,还需选择宽带运营商以及宽带大小,这也说明了云游戏需要相关网络的支持。

华为:年6月发布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

华为云于6月17日全球游戏大会正式发布了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在华为云·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玩家可通过手机、平板、PC、机顶盒等终端接入,通过大量的华为5G基站,连接到华为云游戏服务器,平台整体基于华为云的“云-管-端”协同优化,给玩家带来最佳的云游戏体验。目前,华为云游戏是业界能同时支持企业级PC云游戏和安卓云游戏的唯一平台。也是业界独家的企业级鲲鹏云游戏服务器方案。华为云为客户提供了高可靠、高性能、高弹性的Taishan服务器架构,在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性价比方面具有创新性的优势。华为云·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可对游戏内容、游戏使用时长进行管控,所有云游戏运营商客户均可快速接入华为云·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获得全套自动化部署环境。

云游戏落地:从底层看基础设施需求

云游戏落地:算力和网络是物理基础

从云游戏的实现方式看基础设施需求:云游戏的本质在于将传统游戏本地运算的模式转变为视频流的下发,从用户视角来看,再云游戏模式下,当用户发出指令后,云端服务器完成CPU处理及GPU渲染,渲染过后的音频和视频,经过编码后,传输回用户端;数据经过解码后,用户接受到指令反馈。由于游戏的实时交互性,对整个过程的速度要求极高,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带宽和延迟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才有望实现“云游戏”。

从架构上来看,云游戏需要解决算力(游戏运算,CPU+GPU)和数据分发(视频流),而从用户体验上来看,感受到的是画面质量和操作感受(延迟):

画面质量(分辨率,帧率):1)与运算性能高度相关;2)与网络带宽高度相关(压缩比率,传输带宽等);

操作体验(端到端延迟):输入延迟、传输延迟、运算延迟等;相比本地模式,传输延迟是云游戏额外增加的损耗。

因此要想达到与本地游戏相同的体验,无外乎同样或者更好的算力,支持主流画质的带宽,不影响用户的延迟水平。归纳起来:算力*网络(带宽,延迟)。

云计算平台:高GPU算力的独特需求,亟待新平台破局

游戏产品特性导致对GPU算力的极大消耗。与视频内容的简单压缩分发再解码不同,游戏的画面需要显示芯片渲染生成,同时随着用户对画面画面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分辨率从1K到2K乃至4K,更高帧率(如)),对显示芯片(GPU)的算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当前主流的PC端民用显卡来看,算力从10年前的1.4G提升至当前的13.4TFloops,算力提升近万倍,并仍旧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GPU云与当前基于CPU云在底层技术以及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不同。GPU云服务器(GPUCloudComputing,GPU)是基于GPU应用的计算服务,具有实时高速的并行计算和浮点计算能力,适应用于3D图形应用程序、视频解码、深度学习、科学计算等应用场景;当前主流的云计算平台如AWS、阿里云、腾讯云等均采用基于CPU的算力基础;而由于CPU与GPU在运算机制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传统云计算平台难以承载云游戏服务。

当前公有云平台提供的GPU云在场景和价格上均难以支撑云游戏所需,行业亟待新平台入局。目前部分云计算平台开始提供基于GPU的算力服务,但是从场景和定价上尚存在较大缺憾:1)主要采用nVidia、AMD的服务器级GPU虚拟化技术,产品定价极为高昂(参见下图腾讯GPU云定价);2)主要针对AI、科学运算等场景。

网络侧:低延迟、大带宽是必要条件,5G落地有望破局

带宽及延时是影响云游戏体验的重要因素,已公开云游戏项目对网络的要求均较高:1)谷歌ProjectStream项目带宽要求为25Mbps,延迟小于40ms;2)索尼PSNOW要求网速为12Mbps。目前,云游戏项目基本仅在少数网络设施好的国家/地区推广,例如PSNOW仅支持北美地区运行,Switch云游戏仅支持日服。英国Cable截止年7月的报告显示,全球固定宽带的平均下载速率仅为9.10Mbps;据Verizon的数据,各洲网内网络延迟从10ms到ms不等,洲际网络延迟普遍在ms以上。由此可见,带宽及延迟是限制云游戏落地的重要因素。

机遇1:移动端5G商用有利于降低移动端网络延迟

作为通讯服务标准的4G技术,从速度到稳定性都无法满足顺畅云游戏的需求。现有4G条件下,真实网络用户可获得的最低传输速率仅为10M/s,而5G环境下,最低传输速率可达到0.1-1Gbps;从延迟角度来看,4G网络下,端到端的延迟为10ms,难以满足云游戏的实时交互要求。实测角度来看,相同设备、环境下,4G网络的延迟约为64-ms,无线网络延迟仅为4-9ms,4G端到端延迟约为无线网络的12-16倍。

5G的高带宽和空口低网络延迟,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云游戏使用的技术类似于视频串流技术,但串流的信号不仅包含压缩的画面,还包括用户的操作,因此对网络的延迟有很高的要求。4G网络性能无法满足云游戏对于网络传输和带宽的需求,而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率要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到10Gbit/s,约为4GLTE蜂窝网络的倍。同时,相比于4G,5G拥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即更低的网络延迟。数据显示,5G的响应时间低于1ms,而4G的响应时间则为30-70ms。在连续广域覆盖和高移动性能下,5G的用户体验速率达Mbit/s,其关键技术指标能够达到云游戏的基本要求。

根据GSMA的预测,截至年,中国5G移动用户规模有望达到4.34亿人。目前,完整的国际5G标准已经正式出炉,NR及NSA也已测试基本完成,这说明不同厂商的5G网络和5G终端可进行功能测试,并支持各种进阶连网服务。根据GSMA的数据,到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网络渗透率将达到30%左右。云游戏有望在中国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机遇2:固网提速降费有助于云游戏发展

固网提速降费成效显著,有助于云游戏发展。年,国家在年的政府工作建议中涉及到“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相关内容时提出,需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年7月,三大运营商表示,在固网宽带、中小企业专线、国际漫游等等方面还将继续推进提速降费。年7月,工信部就“提速降费”问题召开了用户面对面座谈会活动,期间各家运营商相继公布了近几年在提速降费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五年前相比,固网和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升了6倍左右,而资费水平降幅均超过了90%,同时,我国用户月均移动流量使用达到了7.2GB,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PC端云游戏需经过大量的数据传输,流量消耗巨大,固网的提速降费,有助于促进云游戏的长远发展。

机遇3:边缘计算进一步缩减网络延迟

边缘计算(Edge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游戏专题现状基础设施游戏平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