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令而动
8日晚,记者联系采访时,仍处于自我隔离状态的吕向明和盈智祥正在远程指挥部署第二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冲锋号吹响了,我们必须从战壕里出来,冲向一线,和敌人对决!”吕向明说,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能等。同时接到全体驻村干部返回工作岗位、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通知,吕向明和盈智祥赶紧相互联系。“天亮就出发!村子里防疫物资短缺,咱们不能空着手去,坐公共交通有交叉感染的危险,咱们还是开车去吧!”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多方协调,克服诸多困难买到了84消*液、消*喷壶、医用一次性手套和体温计,另外还有0只口罩和40只护目镜。准备妥当,2日早上6时,俩人驾驶一辆捷达车,从北京启程,向着公里外的林甸县一路飞驰。盈智祥(左)和吕向明(右)出发前合影
出发当天早上的捷达车
为尽可能多地装载防疫物资,捷达车的后备箱和后座已经塞满,达到车辆所能承受的极限。险些撞到山壁,89公里开了3个半小时
出发前,北京飘起了大雪。驶向承德的路段,车轮碾过的积雪开始结冰,导航开始频繁提示前方路段有中雪、有雾,请小心驾驶。“行驶了4个多小时后,我们刚开过去的几个高速口就因大雪封闭了。”吕向明坦言,最初俩人在恶劣天气出行都很有底气,自己有特种车驾驶经验,盈智祥熟悉各种车型,然而,在行驶到承德至平泉段时,也着实感到害怕。那是第一天中午的12点左右,车子行驶至承德滦平收费站附近,因高速口封闭,被迫驶入国道。因为承德是山城,道路高低起伏很大,路面结冰严重,每走几公里就会看到事故现场,有的撞车,有的失控车子冲下路基……“承德到平泉这段最惊险,我们车子负重太大,每次爬坡,车子都会失控打滑,有几次险些撞到山壁。89公里的路,我们足足开了3个半小时。”提起这些,盈智祥心有余悸,一旦发生事故,后备箱里的消*液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雪中疾驰
结冰的国道
两桶方便面成最美味大餐这一路上,吕向明边开车边查路况,盈智祥则不停地打电话,因为1月31日和2月1日联络的两批口罩都无法按原计划发货,他只能多管齐下,多渠道继续联络求购口罩。相处融洽的两个人,在凌源路段出现了分歧:盈智祥说,“防疫物资紧缺,星夜出发,早一点让大家用上。”而吕向明则坚持休息一晚,“路太滑,太危险了。一旦发生意外,所有的物资都运不到了。”相持不下的俩人,因为在附近国道上碰到一个坡,车子一直打滑,怎么也爬不上去,最终被迫暂驻凌源。“要不是住这一晚,还吃不到‘牛肉’呢!”吕向明笑着说,10多个小时没吃东西,智祥说想吃牛肉,于是,我们找到一个小超市买到了两桶红烧牛肉方便面,“这是我过年以来吃到的最香的一顿饭。”感动于战“疫”一线的中国力量“感触最深的是,这一路走得艰难,但我们不担心没有人在,虽然寒风凛冽,但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一直都在。”吕向明说。行驶在国道上,虽然车不多,但常有拉着防疫物资的车辆经过。路过的几十个村庄,无一例外,每个村口都飘扬着鲜红的*旗,都伫立着佩戴*徽的值班*员,他们裹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口罩和红袖标伫立在雪中,给大家测体温、登记去向,身前写有“抗击疫情检查点”字样。盈智祥说,在这场全国范围的抗击疫情战役中,所有人都在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鲜红的*旗飘扬在检查站
一句“欢迎回家”最暖心测体温、查验证件、登记去向……一路上,经过了道道测温关卡,当得知他们是派驻黑龙江的第一书记,因抗击疫情要返回工作岗位,车内都是防疫物资时,常有民警向他们敬礼说,“同志,你们辛苦了,注意安全,一路平安。”“最暖心的,是到了林甸,民警说‘欢迎回家’。”吕向明说,感觉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吕向明说,他离家时抱了抱5个月大的女儿,当时孩子还在睡梦中。妻子对他说,“去吧,你在外面守着大家,我在这里守着小家。”盈智祥临行前没敢跟女儿告别,因为当天是女儿7岁的生日,“孩子盼我陪着过生日,她阴历生日时,我在扶贫一线,孩子说过阳历的,可那天我又要奔赴抗疫一线,我这个爸爸不太够格儿。”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吕向明和盈智祥带给林甸人的,不仅是防疫物资,还有温暖,以及战胜疫情的信心。编辑:张涵监制:王鹏程祝春霞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下载掌尚大庆
↓↓↓
●韩立华检查小区防控:严控“不出”“不进”
●张立君:把疫情防控与*协工作有机结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