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身着荧光绿制服,手持扫把、铁掀、挠子的一支队伍,被称之为,“哪叫哪到”、指哪打哪的流动卫生保洁服务队,(简称:流保队)。
这支流保队共有二十几号人,由一个小伙子当头,领队管事,指派活、指导活、查验活。
街道里“三不管”地带的卫生,小灌木树空隐藏的杂物,绿地边角残存垃圾等等,在常态化街路保洁员分担区之外区域的卫生清洁任务,全都由这支流保队承担下来。
集中出动、集中攻克,保质保量,干净利落,规范地道,这是他们工作的目标。
这些流保员的待遇,还是蛮说得过去的。
统一着装,统一行动,大家齐心合力,向区域管辖的无主无责的垃圾宣战,向街区卫生死角清洁“动刀”。
一天早八晚五,男女老少混合编队,同工同酬,薪酬待遇没有二等公民。
月薪不低块,中午由保洁公司统一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工钱不差事,到时就开,不拖不欠。出工干活,不必担心干活后,闹心扒拉的为几个辛苦钱四处讨薪的烦恼。
于是,城里的,城郊的有把力气的男女,不嫌脏、不嫌累的老少,找到这来愿意出点苦力打工,挣点辛苦钱。
鹤鸣湖镇的团结村有一个姓王的,48了,家里两垧半地早都不种了,流转出去,情干的还上打房银(意思是说:扣去一切说道的钱,且每年种地开犁前就拿到手),和老伴一起进城里,租个房子,干起这流动清洁工的活。
不过他媳妇是从事家*服务的那种,给需要服务的用户擦个窗子、拖个地、扫个房或洗洗涮涮等等这类的活。
还有一个男的都50好几了,姓李,“瘦精嘎啦”的大高个儿,家住在四合乡的合胜村,几十亩地也早就流转给一个叫“润琦”的农业大公司,一亩地拿到了块钱流转费,由这家公司经营,集中连片开发种植高效农业。
他和老伴进城住楼为上学的外孙子陪读,老伴一日三餐桌上桌下侍候这个宝贝外孙。老李他除了早晚把外孙接送到校,其余他也帮不上啥忙。为此,他也找到这家公司也干起流动清洁工的活。
我们居住的家乡林甸是一个明不见经转的小城,城以十字街为中心,主城区九经九纬八八六十四个方块,方方正正,(每个方块都是米x米见方,规整利亮),方圆辐射四里四,容纳不到10万人口。
俯瞰主城区建制和设置就犹如一副规规矩矩的象棋盘,楼宇就像一个个大棋子一样,“板正”地摆放在这里。这是家乡历史的见证和赓续传承。
小城的道路东西以路相称,像东西走向又宽又直主路的鹤乡路,横跨主城区,西起原来的“转盘路”,东至东环路,出城奔林明路(林甸至明水)。
还有南(北)两条次干路,分别是南面的建设路、园林路、为民路到南环路和北邻的同仁路、育才路、裕民路等干路至北环城路,与以鹤乡路为轴心的各条路,环环相扣,环环相通。重型机械货车,进城区清一色绕环城路而行,不杂不乱,顺畅通行。
南北按街为向,大祁街为主干街,南通至G10大齐高速路口,北接北环路,再往北直通邻县富裕的龙安桥。
大祁街自南端行进G10高速林甸入口之后,是进城的标志性大通道,笔直宽阔,四通八达。以大祁街为对称轴,南北还有几条次干道,像西侧的花园街、长盛街、庆丰街,东侧的同心街、永宁街、工农街,与大祁街为轴心的各条街,首尾相接、相联通,秩序井然。
每每闲暇之余,走在大街上或徜徉在小区里,看到我们这座小城,楼宇小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越来越宽敞通畅,街区植树绿化绿地越来越好,路灯主次路全部亮化,街区商铺匾额规矩、规范,沿街摊点指定区域经营,不凌不乱,城管与小贩“躲猫猫”早已成为历史。
街区明沟不见了,下水通了。鹤乡路、大祁街、**办公中心街等主街,夏季到来时,洒水车晨洒及时到位,将主街面降温纳凉、洁净一新。
街面商铺垃圾定时投放,及时直接装入清运车,越来越到位,越来越人性化,人们的卫生习惯也顺应环境改善而渐进提升。
临街栽植的树木大有改观。由过去的杨柳榆几个单一树种,增加了糖槭、杨槐以及海棠、*杏、水李等花树或果树。
管护及时到位,夏季水车定期浇水、除草,园林员还定期修剪,对树龄大或移栽成活低的树种,还滴注营养液,这些树长势喜人,春天开出艳丽的花,点缀这座美丽小城。
生活在家乡小城一种幸福感、获得感、分享感油然而生。
我们真心地为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的劳动付出而倍感骄傲和自豪,是这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默默无闻奉献者,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打理装扮着这座城,让这座沐浴着改革春风新时代新英姿的家乡小城越来越清秀、越来越靓美。
我爱你,家乡林甸这座魅力温泉小城!我爱你,装扮着我们美丽城市的美容师!
作者简介:于府君,林甸人。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现工作在林甸农业农村局。爱好“码字、摄影、轮滑运动等。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