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历经了几道轮回,你我才结缘于今生的拥抱?那一刻,你来了,恰好,我也在。宿命无法改变,剧情一错再错,前生今世的驻足回眸为何如此的寒冷和凄凉!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天冷得出奇,挤坐在车门口,我的一双脚冻得渐渐麻木。车在风雪中艰难行进,车内装满了要捐给几个贫困户的物品和白丽成大姐的声声叹息。
“那是一对天使啊,只可惜……哎!”白大姐欲言又止,把满眼的无奈投向车外。
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严严实实的遮挡着老屋的贫穷和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推开门的刹那,呼啸的寒风瞬间挤满屋子,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一对双胞胎小男孩瞪着大眼睛看着我们,奇怪的是,见到我们,两个小男孩并不觉得陌生,继而相视一笑就旁若无人地玩耍起来。
孩子的爷爷见我们带了好多生活用品,紧紧地握着慈江学会白丽成大姐的手,感激得哽咽难言:“谢谢,太感谢了!你们来了就好了,我的两个小孙子总算有吃的了。”
“大孙子啊快谢谢,快谢谢啊,谢谢这些好心人!”孩子的爷爷紧走几步,从我们带来的挂面里抽出一小绺儿:“爷爷这就给你们煮面条去,等着啊,等着……”
不一会,孩子的爷爷端来半碗面条放在两个孩子附近的炕沿上:“来,大孙子,快吃吧,有了这面条啊,你们就不能挨饿了!”
俩孩子高兴得咯咯直笑,只比弟弟大四分钟的哥哥赶紧把手里的一双筷子递给弟弟一根,两个孩子围坐在半碗面条的两侧,用手里的一根筷子小心翼翼地把面条一根根挑起来放进嘴里。
孩子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虽然只有两岁,虽然还只是穿着开裆裤的懵懂年纪,可是用一根筷子挑食面条的动作却异常熟练。
那面条没有一根不是一次就挑运成功的,即使是短短的一个小面条头儿,俩孩子也能稳稳地用一根筷子挑起来放进嘴里,而且没有一根中途滑落……
那一刻、那一幕,所有人都为之落泪!
孩子的爷爷用一双粗糙的大手擦着满脸的泪水:“可怜我这俩孙子了,这俩孩子啊命不好,你说投一回胎,咋投奔到我们这样的人家来了呢?”
“唉!”孩子爷爷那沉重的叹息令所有的人都格外压抑:二十多年前,我和孩子奶奶经人介绍结婚,那暂,我也不知道她家有精神病遗传史啊。
等生了我大儿子以后啊,她这病就犯了,不过那时候轻,我带着她四处寻医问药,为了给她治病,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拉了饥荒。
等生完我老闺女,她这病一下子就严重了,更可怕的是,我那老闺女也和她妈一个样,患有先天性精神病。
从那时候开始,贫穷就像挥之不去的噩梦一样死死缠住了这个家庭:怎么办?既要照顾老婆孩子,还得兼顾农活。
白天他把妻子锁在家里,背着小的领着大的到地里干活。孩子不敢放在家里,稍不留神孩子的妈妈就得把孩子祸害死。晚上回来做好饭照顾娘几个吃了,还得等老婆孩子都睡了,他才能喂家里的鸡鸭鹅狗。
等他忙完家务活再吃饭时,饭菜早已经冰凉。尽管已经很晚了,尽管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他仍不能休息,他还要洗衣服,缝缝补补……
没办法,熬吧!
苦巴苦业地熬了二十来年,总算把俩孩子熬大了,他的头发也熬白了。好在儿子能帮他了,日子总算是有了点起色。
那一年卖了玉米,手里有了点钱,他给儿子买了一个手机。不久儿子网聊认识了一个内蒙古女孩,两个人相约去外地打工了。
“唉,一年后我儿子带着怀孕的女朋友来我家准备结婚。你看看我家这情况,能留住人家姑娘吗?结果孩子一落炕,女孩就走了。”孩子的爷爷一脸无奈。
“为什么不找她,让她给孩子拿抚养费啊?”我急切的说:“抚养孩子也是她的责任啊。”
“唉,别提了,在网上认识的,只知道是内蒙古那撇子的,在哪住都不知道呢,上哪去找啊!”孩子爷爷一声长叹:“再说了,孩子他妈生这孩子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呢,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能知道管孩子吗?
我估摸着啊,她家里人大概都不知道有这档子事。就算是找回来了,也得让人家闺女在咱家过苦日子,算了,还是放她一条生路吧。”
听着孩子爷爷得叙述,我们被一种重重的苦闷压抑着。突然孩子的奶奶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唱,嘴里含糊不清,脸上泪流满面,手里拿着一根皮带冲向两个孙子。
孩子的爷爷大惊失色,扑过去用身体护住两个孩子,皮带狠狠地抽在孩子爷爷的身上,眼前突发的一切令我们措手不及。
“没事的。总这样,孩子都不害怕了。”孩子的爷爷异常冷静,站起来用身子挡住了孩子的奶奶,孩子的奶奶哭闹得更加厉害起来:“你们看看,每天都是这样,我儿子出去打工了,一年到头也拿不回几个钱。
我每天都不敢离地方,黑天白天地看着我这俩孙子,只要让他奶奶逮着空儿,这俩孩子就遭殃了……”
气氛实在是太压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无奈憋闷在胸口,让我难以呼吸。
“来,孩子。”白丽成大姐打开随身带来的一个大包,拿出给孩子带来的衣物,两个孩子接过新鞋和新裤子,脸上笑得像朵花儿似的。
哥哥拿起新棉鞋就往脚上穿,弟弟也挥舞手里的棉裤开心的笑着。
望着这对苦难中小兄弟俩,我们流泪了。如果此生有些苦难在劫难逃,我们祈祷这炼狱样的苦难短暂些吧。
白丽成大姐是林甸县一个个体业户,一直辛苦经营者一家养生馆。
走进白大姐养生馆,除了满墙的锦旗之外,最显眼的就是那个透明的、专门为失学儿童设立的捐款箱。
白大姐是中国慈江志愿协会的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慈善事业,捐助了很多贫困失学儿童。
当她了解到这对小兄弟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和慈江协会取得联系,为这对兄弟争取了捐助。白大姐除了自己倾囊相助以外,还呼吁身边的人积极踊跃的帮助这对可怜的小兄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精准扶贫的队伍走进了这个家庭。原本的泥土房终于改头换面,一家人搬进了亮亮堂堂的板房。
热心的屯邻东家一桶油,西家一袋面,厨房里、暖炕上到处都堆得满满的。这个原本在风雨中飘摇的家温暖、活泼起来了,充满了久违的笑声,孩子爷爷的眉头也舒展了很多。
感谢白大姐,感谢那些和白大姐一样热心的人们,感谢我们的*,感谢精准扶贫,感谢人世间的所有无私的爱。是这人间大爱让这炼狱变成温暖、美丽的天堂。
赵艳琴:林甸县作家协会会员
赵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