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月挂在枝头,静静挥洒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懒懒地落在地上。耳边似乎传来外婆轻柔的歌声,温柔地抚慰我入睡。
明月是清高内敛的,它永远不会像烈日般肆意张扬自身的光芒。它寂寞无声,它无所顾忌,它一直在那寄托着满满的思念。
幼时因父母工作繁忙,我便被常常留在乡下的外婆身旁生活。在儿时的我眼中,那是乌托邦样的存在。这里绿树总是模样各异,鸟儿的歌声也总比城市中的清脆悦耳,就连月光在乡下寂静的夜晚里也多了几分不同常的意味。
我喜欢呆在这里和朋友们到处嬉笑,和家门口的大*狗奔跑。这里似乎是世界快乐的源头,没有任何无法解决的愁绪。
每当月亮在夜空上挂起时,外婆总会带着我坐在院子里那张大揺椅上,望着月亮,一手轻轻拍打我的背部。她总是看得那么认真,仿佛世间的念想都藏在这个大玉盘中。开始时我是受不住这样的,总是想引起注意。不时就要去抓外婆的手摇一摇,或是唱首不成调的歌谣。外婆总会无奈地看看我说:“乖,别闹。”
后来大概是实在受不了我的吵闹,外婆将我抱入怀中,开始轻声讲述出个故事。
外婆与外公相识于漫山红叶的秋天,那是乡下最为忙碌的季节。金*的玉米在风中轻轻摇曳,到处都是丰收的香味。大约那时候路遥车马慢,感情总是真挚热烈的,一见倾心也不是那么不易。
外公是个心怀梦想的青年,他奋力读书考大学,想做个有用处的人。好在他们所在的乡下离城市不远,放学后骑车在深夜便可到家。科技在那时发展迟缓,每日黑夜降临,外婆能做的便只有将母亲哄睡后,坐于院中望着月亮等他回家。
“我总希望月光能再亮些,让他能更好地看清回家的路。”记忆中的外婆面容模糊,声音中蕴含的感情却分外清楚。
外公是不甘愿平庸的,他总想做出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随着学习时间的日益增加,每日回家的时间也越发晚了。外婆心中的忧虑不断加深,也只能向月亮去抒发。希望能借着月光表达自己的思念,盼外公看到后早日归家。
日子在外婆一天天的盼望中过去,清茶一般的平淡,却是让外婆可以一直回味的味道。外婆说这些时都是笑着的。那笑容我从未见过,与往日的慈祥不同,笑容里多了些我说不清的意味。
之后的每天,外婆都会等着外公回家。不论何时,何等光景都为他守望。
我听着不自觉便入了神,关于爱情尚且停留在童话故事的我分外不解:“那为什么不能打电话给外公让他不要工作了呀?”外婆听后笑容愈发大了,用手指点点我的鼻尖:“那时候哪有电话啊。”说完又长舒一口气接着讲:“他有他的梦想,我怎么好拦着。”
语毕转头看了眼屋里正在看电视的外公,收紧了搂住我的手。外公似是感觉到了,走出房门来到我们身后,从外婆手中将我抱起,笑着说:“又从这说我什么坏话呢。”我笑着不回答,他又叹口气道:“你外婆就喜欢看月亮,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刚想大声说我知道,就见外婆对我摇摇头,借着摇椅起身,似是嫌弃般看了外公一眼:“月亮不比你好看。快进屋,有点冷了。”
随着年岁逐渐增长,我一点点理解了外公外婆各自的坚持。国家总要有外公这样的人,中华儿女应一心向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人民之幸福而努力。而英雄儿女的背后也应有外婆这样的温柔乡来支持和理解。他们相辅相成,为各自人生的赞歌中响起最眷恋的声音。
月亮不解人情意,却自有人借月寄情。
作者:杨禹涵(年3月15日)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甸一中高一15班。从小喜欢画画,六年级开始爱上了写作,酷爱文学的我始终相信: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林甸往事公众